近日,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與貝殼研究院聯(lián)合發(fā)布《2022年老年人住房需求洞察報告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,該調研面向上海、北京、南京、合肥、大連等14個城市,搭建了中國老齡化群體住房消費行為的新框架——老年住房交易“雙驅動”模型。報告指出,超9成的老齡化群體購房自住,其中有25.3%的老人出于代際支持目的。老齡化群體更傾向于全款購房,占比達到83.2%,高出中青年群體58.6個百分點。
報告指出,老年住房交易“雙驅動”模型中“雙驅動”是指影響老齡化群體參與住房交易的兩個基本動因,一是居住改善,二是代際支持。據調研,超9成的老齡化群體購房自住,其中有25.3%的老人出于代際支持目的。近2成老人選擇在子女居住地附近購房,其中超6成老人是為了方便子女照顧自己。隨著年齡增大,老人購房決策的影響因素也有所變化。70歲以上老人行動和自理能力下降,購房動因更偏向于改善居住條件及同子女就近居住方面,高于70歲以下老人6.4個百分點。相比之下,70歲以下老人購房時更注重小區(qū)周邊配套(如醫(yī)院及購物交通設施等)。
至于老年群體出售住房的目的,則是以支持子女為主(代際支持型售房),占比近5成。其中近3成是用于變現支持子女買房,主要支持子女“小換大”改善居住品質,以及為子女購置婚房,其次為變現給子女分配財產或清償債務。
受傳統(tǒng)消費觀念影響,再加上貸款年限受年齡限制,老齡化群體更傾向于全款購房,占比達到83.2%,高出中青年群體58.6個百分點。80%以上老年群體購房首付資金主要來自個人積蓄或房產本金(賣房所得),以房產本金作為購房款的比例要顯著高于中青年群體。此外,老年人向親友借貸的比例略高于中青年群體。
報告指出,老年群體選擇購買和出售兩居室的比例占比最高,均在50%左右,分別高出中青年群體11、7個百分點。面積方面,近7成老年人偏好90平米以下的房子,其中選擇70-90平米的最多,占31%。多數老年人所購住房處于市中心或主城區(qū),整體高出青年群體4.51個百分點,獨居老人選擇在市中心購房的比例明顯更高,更“希望地段繁華熱鬧”。賣房老人所售房屋以市中心或非市中心主城區(qū)住房為主,出售市中心住房占比高于青年群體10個百分點。
就小區(qū)周邊而言,老年群體與中青年群體均看重“交通及日常生活便利度”,相比之下,老年群體更看重小區(qū)周邊就醫(yī)條件、是否能同子女或親友就近居住,該項比例較中青年群體分別高出29.4、10.6個百分點。